K8凯发国际

EN

媒体报道

两会报道|中材叶片酒泉公司刘锦帆、泰山玻纤温广勇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来源:新闻联播、国资小新、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25-03-13

全国两会期间,来自集团的两位代表,中材叶片酒泉公司刘锦帆、泰山玻纤温广勇对于基础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能源基地建设、在职工人职业教育与安全教育的建议,受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跟着小料一起来看看吧~

加快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保障新时代国家能源安全

刘锦帆重点关注的问题是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她在讨论中就加快甘肃新能源发展、助力甘肃绿电优势加速释放等方面提出建议。

“电力输送通道已成为甘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刘锦帆建议将酒泉市纳入国家风光电大基地建设规划,协调解决新能源电力外送通道难题,与陇电入川、陇电入浙等外送工程形成互补共济,提升新能源富集地区外送能力,进一步加快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保障新时代国家能源安全。

此外,关于风力发电,她表示,对于整个风电行业来说,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增强风电设备的可靠性和发电效率。同时要加强风电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进,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这不仅是国家战略在新能源领域的具象化呈现,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精准的行动指南。截至目前,中材叶片200余款产品覆盖了所有风电主流市场,全球累计装机超过64000套,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四年保持中国第一,近五年全球平均市场占有率超过15%。

她进一步强调,风力发电前景无限。预计到2030年,中国风电年新增装机规模或可超过2亿千瓦。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规划中,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

以“工匠精神”为企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浪潮中,新材料产业正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颗重要引擎。作为全球第二大玻璃纤维生产商和服务商,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下称“泰山玻纤”)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从打破国外垄断到定义行业标准,成为山东高端制造业的标杆。

全国人大代表、泰山玻纤设备管理部部长温广勇,既是企业技术革新的“领头羊”,也是政策赋能科技创新的见证者。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了温广勇,探寻泰山玻纤如何在创新驱动下,为山东经济在大省担当中“添砖加瓦”。

技术创新:打破垄断造就全球领跑者

在泰山玻纤的车间内,一粒花生米大小的玻璃,经过高温熔融后被拉成直径仅为发丝二十分之一的超细纤维,最终织成薄如蝉翼的电子布,成为人工智能、5G通信等高端电子产品的核心基材。不仅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泰山玻纤的系列化超细纱、薄布和超薄布产品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自主研发。”作为从一线维修工成长起来的“齐鲁大工匠”,温广勇告诉记者,近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克了拉丝机控制逻辑等技术,将78台老旧落后的进口拉丝机改造升级,为企业节省成本超2500万元。

温广勇告诉记者,山东省相关部门对企业发展给予了相当支持。持续的政策供给加速了企业走上科技破圈和降碳扩绿之路。企业不仅成功研发出适用于人工智能尖端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端产品,还荣获了“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成为山东绿色制造的典范。

绿色智造:从“传统工厂”到“灯塔工厂”

向“新”而生,向“绿”发展,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泰山玻纤加速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

记者了解到,2025年2月,总投资超38亿元的年产3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项目投产,这一布局不仅拓展了企业产能,更通过绿色工艺将能耗降低30%。

“技能人才是制造业的脊梁”。2013年,他就牵头创建“温广勇创新工作室”,通过“师徒帮带”“金蓝领培训”等模式,培养出110名技师和高级技师,其中23人获“泰山工匠”等称号。

“只有让学生熟悉国产设备,才能打破对进口技术的依赖”。目前,泰山玻纤已与多家职业院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捐赠自产设备用于教学,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展望未来,泰山玻纤希望定义赛道,助力山东新质生产力发展。面对全球新材料产业的激烈竞争,泰山玻纤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不动摇,持续推进全流程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企业不断做优做大做强。

“山东经济的担当,需要更多企业以创新驱动打破‘低端锁定’。”温广勇表示,泰山玻纤提出向“新”向“绿”生长,为山东乃至中国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从一家地方企业到全球玻纤巨头,泰山玻纤的成长史,是山东经济向“新”而行的缩影。这家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企业,正以技术创新定义产业未来,以绿色智造引领低碳转型,以人才培育夯实发展根基,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